偏见即机会 | 人生杠杆 No.2

关于技术分析

偏见即机会 | 人生杠杆 No.2

你好:

这里是《人生杠杆》邮件列表的第2期。

《人生杠杆》是一个专注于人生杠杆相关内容的邮件组。

人力、金融、内容、代码甚至人工智能都是我们当代可资利用的杠杆。我会专注于讨论这个领域的认知、方法、工具、技巧、书籍、人物等内容。

纳瓦尔说,人可以分为两类,使用了杠杆的,和没有使用杠杆的。希望本邮件组的各位读者都可以善用人生杠杆,获取非线性回报。

在上一期,我谈到了内容作为杠杆的重要性。那么本周,我将主要花时间谈谈另一个人生中的重要杠杆,钱,或者叫资本。

谈这个话题,主要还是来自于之前在某个付费社区分享的关于网贷和银行使用的基本常识。

我知道我说的都是常识,我也知道,可能我谈的内容对那个社区绝大部分人都是无用的。但内容发出后,我收到的反馈仍然超出了我的预期。

其中,一个在海南做贸易的朋友,晚上跟我电话沟通了大约一个小时,咨询一些在我看来是金融常识性的问题,他并不是我之前所以为的小白,而是一位月流水在数百万级别的电商老板。

这让我再次认知到,世界信息差普遍存在。

能够填平信息差,就是创造了价值。

当所有人都在利用信息差割韭菜的时候,与其抱怨鄙视,不如行动和创建。

本期的主题将主要聚集在金融领域的一个系统性偏见-技术分析无用论上面。

曾几何时,国内主流舆论场上,价值投资是显学,长期持有也是政治正确。

低买高卖、技术指标、图表交易总是与投机、赌博、扰乱市场、血本无归一些负面的词语相关。

而国内各种投资顾问公司的营销、荐股和利用各种骗术获取收益的行为又是屡见不鲜,这无疑上技术分析这个可能更适合普通个人投资者的工具只被极少数人所熟知和利用。

国内各种所谓的交易方法、必赚指标,有多少是原创,有多少是把国外的知名指标换一个包装,可能只有那些持牌投顾自己知道。

在我看来,在A股做价值投资的机会寥寥无几,因为A股市场上,真正长期有价值的公司实在是太少了。

巴菲特之所以能够成为巴菲特,是因为他的主战场在美股

美国将近一百多年来的长期牛市,诞生了无数具有长期价值的公司。这才是巴菲特能够成为巴菲特最主要的原因。

所以,在A股市场践行巴菲特,无异于在鱼少的地方捕鱼。

另外,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价值投资在国内更多时候像是一种哲学和一种心灵鸡汤。

由于缺乏价值投资大师们的操作细节,因此几乎无法学习。比如说,张磊的价值,和巴菲特的价值有何不同?

当你缺乏执行细节的时候,你的方法是无法清晰定义的。而当你无法清晰定义方法的时候,你的方法是无法验证的。那么自然,你的方法更加是无法改进的。

再加上价值投资崇尚长期持股,那么方法验证的周期就更长了。

三年或者五年之后,你才知道你选股的方法是对还是错。人的一生,有多少个三年五年?

投资本来就是一个有概率的行为,如果你反馈次数再少一点,很可能等不到概率对你有利的那一天。

多年前,我曾经在交易周报里面看到了一个印象深刻的采访。

里面总结了市场上叱诧风云的游资,最后有一句总结,他们的交易模式,绝大多数都是技术分析流派的。

在我看来,技术分析提供了一套完全基于数据的客观分析和评测方法,是普通人进行交易投资必备的工具。

没有了它,个人投资者将失去面对机构交易者最大的优势,从而陷入新闻、传言和内幕消息的交易不归路。

实际上,技术分析在交易领域,一直背负了玄学的骂名,也被学术界嘲笑为旁门左道,直到行为金融学被提出来之后。

而技术分析为什么能够持久不衰,也是因为众多的实际交易者在交易过程中,发现他们是实实在在有用的工具,而学术界发明的一系列估值、定价方法,在很多市场中,几乎都是笑话

后续我讨论一些常用技术指标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些技术指标的发明者都是物理、空间宇航、电子等领域的专业人士,甚至是不乏博士。

而国际国内那些基于期货的交易基金,其策略都冠以一个神奇的名字叫CTA策略,其实只是技术分析策略换了一个名字而已。

这是一个中文互联网从未有关认真和专业讨论的领域,但是时候进行有意义的改变了。

当多数人都对技术分析有偏见的时候,或许就是你真正找到适合自己交易系统之路的开始。

“实际上,一些世界上成功的交易者都是使用基本面分析来决定进行交易的市场方向,而同时又用技术分析来决定这种交易的入市和离场时机。”

Jack.D.Schwager.

本周杠杆:

2.书籍:《金融交易技术分析入门》,杰克施瓦格

以上就是本周的内容,希望你喜欢。有任何问题建议,欢迎邮件回复我。也欢迎各位订阅及转发。